作文取分之道—思無邪
「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」--辛棄疾
濫情,是考生常犯的毛病之一,考評局指出1998年「一位廣受歡迎的校工」一題,不可只寫感性的受歡迎而缺乏理性的一面,即可窺知當局不甚喜歡賣弄感性的文章。
我每年批改數千篇作文,發現不少學生都以父母離世為主線,可是內容竟然大同小異,每每死狀離奇,難以令人信服。不是老母為救兒女而死,就是患上不治之症。本來生老病死,是人生必經,但題材過偏,歪於常理,則未必能引起讀者共鳴。反過來說,考卷之中,最好能帶出人生哲理,對生命有所反省。
1999年第三題:小高是一個位蠻不講理的同學,經常欺負校內弱小,我們稱他為「小霸王」。有一天,我發現他孝順、善良的一面,因而對他另眼相看。根據上述資料,以「我眼中的小霸王」為題,描寫小高這一位同學。
考評局報告指出:(批評考生)多寫「善」與「惡」方面,則重「惡」而輕「善」。
又1994年第一題:談談怎樣待人處事才可以受人歡迎
報告指出:考生宜從正面談論一個人的待人、處事手法應如何表現才可以受人歡迎;若從反面立論,指出嘩眾取寵、標奇立異的行為,只為小部分人所歡迎,亦屬合適。
由此可見,局方希望考生應以「揚善」為已任,主題必須積極正面,一言以敝之,「思無邪也」。